收藏本站( Ctrl+D )
当前位置:书迷之家>其他类型>战国风云> 322 统度量衡,修建官驿

322 统度量衡,修建官驿(2 / 2)

这次科举没有出现舞弊的情况,考生的质量依旧一般,哪怕是一甲三人,依然无法让易衡满意,只能说差强人意。

伴随着考试的落幕,紧接着易衡颁布新法,要去统一度量衡,以及废除蜀国流通的货币,统一兑换成风国的刀币和宝钞,比例上花了一些小心思,勉勉强强从中牟利上千万两白银,这也是无奈之举,风国现在的财政非常糟糕。

统一度量衡的难度比易衡想象的要大很多,易衡初衷只是为了方便,一个国家存在多套度量衡肯定是比较麻烦,并且也为了削弱巴蜀密渠的存在感,统一使用风国的标准,有助于四地之民快速融入风国。

古代通讯非常的不方便,哪怕朝廷已经昭告天下,当地依然不愿意采取,顽固地使用旧制度,为此易衡特别下令,要禁止这种行为,朝廷可以下发工具,免去百姓购置的费用,不允许继续延续旧制。

同时消息传输的不便,也让易衡深深感觉到了滞后感,要求继续修建官道,广修驿站,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。

这意味着又要大量的钱财,以及安排大量的驿站工作人员,意味着财政又要多出一大笔支出。

别说范衢了,大司农风恒也不干了,直接找到易衡,直言目前税收每年亏损100万两白银,虽然现在三年的税收减免到期,本来可以每年有200万两白银入国库,但是因为易衡的举动,导致锐减到了100万两,并且这是人员和驿站的费用,还没有算修建官道的费用。

范衢也提交了最新的账簿,上面显示国家欠下的债务总额达到了五千多万两,其中欠黄以默两千五万两,其他商贾、世家三千余万两,目前宝钞流通量为七千万两,少府库存只有三百万。

国库更惨,风恒表示国库只有几十万两,都要发不出粮饷和俸禄了,目前除了提高税赋之外,别无他法!

易衡还想拖一拖,准备等待黄以默的丝绸之路盈利入库,黄以默考虑到诸侯国已经达到了瓶颈,内需的消耗一时半会也提不上来,特意开通了一条丝绸之路,开始与外域经商,交易来了大量稀缺的资源,其中包括外域的美女,很是受到门阀世家的欢迎。

易衡对于这种奴隶交易很是不满,黄以默却认为理所当然,目前天下诸侯国依然存在奴隶制度,他也没有做出灭绝人性的事情,乃是‘平等’的交换。

易衡争不过黄以默,加上财政确实困难,以及当下的风气就是如此,加以干涉有些不合情理,只能看在大量的税收上,没有追究黄以默的行为。

除了具有异国特色,风情万种的舞女之外,黄以默还带来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种子,更加黄以默的描述,这类农作物能够适应极寒的北境之地,朝廷如果加以推广的话,可以提高北境的粮食作物产量。

易衡有些不相信,北境之地已经存在了上千年,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,如果黄以默带回的种子真有作用的话,那么从一千年之前,渠国就不该每年入冬之前烧杀掠夺。

黄以默很是无奈,易衡有很多的优点,但是依然有着缺点,能够吸纳谏言,让风国官民可以畅所欲言,不以风言论罪,加上极为的包容,不论各个流派的学者,只要有真才实学,能够做官,这一点要比所有诸侯国都好。

但是易衡的缺点也很明显,有些事情过于执拗,黄以默手里的种子,乃是比北境之地更加寒冷的地区,从一个名为‘摩挲’族里带回来的东西,摩挲族距离北境何止千里,根据描述那里的环境更加恶劣,但是依然摩挲族依然能够从冻土里挖去植被烹饪,足以说明此农作物能够适应北境之地。

北境之地并非不能种植,只不过只能种植春小麦这类熟成的农作物,冬天的话,根本没有办法种植,每年能够利用的只有开春回暖,以及夏日炎炎的事端,秋天的话,基本上已经非常寒冷了,必须要赶在深秋之前收割所有的农作物。

现在风国境内种植最多的依然是粟,北境也在尝试下的种植粟,经过数次的实验,发现北境小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,幼苗可以挺过严寒的冬季,但是易衡不算太满意,北境之地其实极大,极为宽广,如果能好好利用的话,能够增添上千万人的粮食。

北境现在主要延续种植和养殖齐头并进的策略,养殖畜牧的话,北境之地倒也勉强合适,但是畜牧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,这部分的需求北境无法满足,都是从其他郡拉过来的粮草,以此来补给北境。

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、麻,目前都在种植,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,黄以默除了从背面带回了耐寒性更强的粟之外,还从南方带回来了一种外形如雪的东西,黄以默称为棉,不同于木棉,但是栽种难度较高,需要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方可栽培,蜀郡倒是适合,但是蜀郡需要耕种大量的稻田,没有地方栽种棉。

鉴于目前的形式,易衡没有大规模栽种棉,而是延续以往的习惯,小规模栽种麻。

——内容来自【咪咕阅读】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