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本站( Ctrl+D )
当前位置:书迷之家>其他类型>鹅的三国> 第483章 有序推进

第483章 有序推进(2 / 2)

“古早就有人亡政息之语,可我们修筑的堡垒不会轻易崩毁。小则抵挡凶兽、盗匪,若是天下再乱,也可庇护子孙。纵然苟延残喘,多生存一年,便多一分希望。”

黑熊简单解释一句,堡垒内居民生活社区化,利于盐铁专卖和治安管控。

传说中令建安七子差点全军覆没的大瘟疫可比诸胡恐怖的多,到时候有这个苗头,隔绝县一级的吏民走动,县内也施行人员流通管制,自然能将损失降到最低。

所以现在幕府体制内几乎没有行商的生存空间,对行商群体来说必须要流动,只有资金、货物流通起来,他们才能持续获利、壮大。

而大瘟疫期间,逐利的行商群体极有可能为了卖一些锅碗瓢盆,来回穿梭,充当中间宿主、感染源。

行商群体背后往往是各地豪强,是豪强子弟。

至于普通百姓,你连本地经商生存的环境都没有,必须要与本地豪强勾连。

不做利益输送,你在本地无法生存,更别说在其他豪强的地盘。

生产力越低,生活环境里能出现的利益点可以说是屈指可数。

每一个利益点,对豪强、权贵子弟来说就是钱生钱的钱窝,哪能看着?

自然要伸手捞一把,或者插一只脚进去霸占着。

连着豪强都打压,没道理放过行商群体。

现在施行盐铁茶酒官营专卖,就是为了压制这些人。

核心控制区域内也陆续设立林场、矿场,林矿专营专管,豪强连霸占山林买卖木材的生意都没得做。

粮食更是一条红线,豪强目前也就能做一点附近的布帛买卖。

以刘晔的经历、地位和现在的眼界,也明白堡垒修筑虽然耗费民力,但比过去好太多了。

没有战争、动乱的影响,这点民力支出完全是可以承受的。

又不是千里徭役去给黑熊修筑宫殿,或者给官府修筑城邑,都是在家门口农闲时给自家修建堡垒,因而民间阻力并不大。

反而天水因民间元气相对丰厚,天水士人又与幕府高度融合。

导致他这个郡守要做的不是激励、督促堡垒修筑,而是要监察各县,不能让超规格的堡垒出现。

堡垒越大,能居住的人口就多,那各种附属行业就丰富,相应的生产力、动员力也强。

因此县邑之外,里社之上的堡垒规格提升,根据用途又做了区分。

亭驿不必细说,往往与兵站、草料场搭建修筑。

此外就是乡镇,乡的堡垒更大,但也只是大。

而镇不一样,专门选在交通关键处,往往是乡社改建。

比之乡社,多了集市与戍守功能。

日一次集市,选址就在镇;并摊派兵役,设有二三十人规模的巡逻、治安力量。

关中的镇集只有集市的功能,戍守治安由附近百户所承担。

关中除了北山、南山需要警惕盗匪外,三辅境内大多数平地里的治安力量只负责寻常治安。

这方面又有亭驿协助,各亭之间已经恢复了巡路职责。

不会出现人巡逻小队被盗匪截杀、抢劫的事情,只要出现,立刻就引发周围治安力量的联合搜捕。

正是因为有数百人的常规治安镇压力量,关中治安大好。

天水士民配合的情况下,又是刘晔负责施政,事情推广尚且如此缓慢,更别说是外围的郡。

大概十年内,蜀中都无法达到现在天水的状况。

除非蜀中大姓不再伪装,明目张胆的造反。

只有血洗、暴力摧破原有的一切,才能顺利、高效推广新制度。

可问题不能这么解决,蜀中广大人口充实,唯有一口气撒过去数万规模的官吏,否则再多的手段也只是流于形式。

对此黑熊不着急,就连益州刺史李封也不着急。

最近李封反而开始邀请蜀中医师,准备编撰一部专门用来普及药材、药性的典籍。

李封对推行关中制度缺乏动力,他要做的就是羁縻住蜀中,等待时间的浸润。

等到蜀中反抗力量不再坚定,大多数人习惯了新秩序,关中也有官吏储备后,才会动手。

李封主抓的还是巴氐这类山民群体里的道众体系建设,巴氐稳定,关系牢固,能轻易动员巴氐信众时,蜀中反而是小问题。

(本章完)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